人物
时段
朝代

禮類
易類
四書類
故事類
地理類
政書類
編年類
傳記類
目錄類
正史類
金石類
類書類
儒家類
小說家類
雜家類
別集類
總集類
史傳部類
續道藏
 进耳其后寝疾始以授尹焞张绎
 吕宣义大钧行状君既感疾一日命内外洒埽斋居
 冥然若思久之客至问安交语未终而没
  李吁
刘博士绚墓志君跬步不忘学既病谓子言曰
 每瞀闷时正坐端意气即下平居时养气可忽乎同 (第 18a 页)
  初发且要涵养恶念初生便须剪除(读易/纪闻)
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
 明道先生曰九二利见大人九五利见大人圣人固
 有在上者在下者 (李吁/
所录)
 伊川先生曰田地上也出见于地上其德已著以圣
 人言之舜之田渔时也利见大德之君以行其道君
 亦 (第 26b 页)
 修业也终日乾乾夫小大事却只是忠信所以进德
 为实下手处修辞立其诚为实修业处○修辞立其
 诚文质之义也○子贡之知亚于颜子知至而未至
 之也(并 李/吁
录)○知至则便意诚若有知而不诚者皆知
 未至尔知至而至之者知至而往至之乃吉之先见 (第 14b 页)
  (录/)
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象曰含章可贞以
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
 明道先生曰章外见之物含章可贞来章有庆须要
 反己 (李吁/
所录)
 伊川先生曰三居下之上得位者也为臣之道当含 (第 31a 页)
 直此三者不可阙一阙一便不是浩然之气如坤所
 谓直方大是也但坤卦不可言刚言刚则害坤体然
 孔子于文言又曰坤至柔而动也刚方即刚也门人
 因问见 李吁
录明道语中却与先生说别解至刚处
 云刚则不屈则是至刚已带却直意又曰以直道顺 …… (第 1b 页)
 理而养之则是以直字连下句在学者著工夫处说
 却先生曰先兄无此言便不讲论到此旧尝令学者
 不要如此编录才听得转动便别旧曾看只有 李吁
 
一本无错编者它人多只依说时不敢改动或脱忘
 一两字便大别 (第 2a 页)
李吁
却得其意不拘言语往往录得
 却是不知尚有此语只刚则不屈亦未稳当(杨遵/道录)
 横渠先生曰屈信动静终 …… (第 2a 页)
 左右起居盘盂凡杖有铭有戒动息皆有所养今皆
 废此独有理义之养心耳但存此涵养意久则自熟
 矣敬以直内是涵养意言不庄不敬则鄙诈之心生
 矣(并 李吁/
师说) …… (第 10a 页)
 臣凡事如此犬小大直截也(并吕与叔/东见录)○君子慎独
 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所以为克己复礼也克己复礼
 则事事皆仁故曰天下归仁焉 (李吁/
师说)○坤六二文言
 云云坤道也诚为统体敬为用敬则内自直诚合内
 外之道则万物流形故义以方外(朱公掞 (第 13a 页)
 王假有庙即涣散之时事也魂气必求其𩔖而依之

 人与人既为𩔖骨肉又为一家之𩔖已与尸各既已
 洁齐至诚相通以此求神宜其飨之 (李吁/
师说)
 伊川先生曰王者萃聚天下之道至于有庙极(一无/极字)
 也群生至众也而可一其归仰人心莫知其乡 (第 2a 页)
  阳刚柔不得(并语/录)
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
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
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
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
 明道先生曰坤作成物是积学处乾知大始是成德
 处 (李吁/
所录) (第 19b 页)
 之清则性善之谓也故不是善与恶在性中为两物
 相对各自出来此理天命也顺而循之则道也循此
 而修之各得其分则教也自天命以至于教我无加
 损焉 (李吁/
所录)
 伊川先生曰道者一阴一阳也动静无端阴阳无始 (第 3a 页)
 阴阳昼夜死生古今安得谓形而上者与圣人同乎
 (并刘绚/所录)○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器须著如此说器
 亦道道亦器但得道在不系今与后己与人 (李吁/
师训)
 气形而下者(谢显道记/平日语)○形而上者之谓道形而下 (第 81b 页)
  介于石理素定也理素定故见几而作何俟终日

 哉 (李吁/
所录)
 伊川先生曰夫见事之几微者其神妙矣乎君子上
 交不至于谄下交不至于渎者盖知几也不知几则
 至 …… (第 42a 页)
 柔与刚相对者也君子见微则知彰矣见柔则知刚
 矣知几如是众所仰也故赞之曰万夫之望(易/传) 见
 几而作不俟终日智之圆也 (李吁/
师说)
 横渠先生曰人道之用尽于接人而已谄渎召祸理
 势必然故君子俯仰之际直而好义知几莫大焉
 知几 (第 42b 页)
 (刘绚/师训) 孟子言尧舜性之舜由仁义行岂不是寻常
 说话至于易只道个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则和性字
 由字也不消道自己分明阴阳刚柔仁义只是此一
 个道理 (李吁/
师训)
 伊川先生曰昔者圣人立人之道曰仁曰义孟子曰
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唯能亲亲
 故 (第 25b 页)
 宜不待五十言此者欲学者当其可而不躐等也(孟/解)
论易
 明道先生曰易中只言反复往来上下(刘絇/所录)○王弼
 注易元不见道但却以老庄之意解说而已 (李吁/
师说)○ …… (第 13a 页)
   系辞

 明道先生曰圣人用意深处全在系辞诗书乃格言
  (李吁/
师说)○或问系辞自天道言中庸自人事言似不同
 系辞虽从天地阴阳鬼神言之然卒曰默而成之不
 言而信存乎 (第 39a 页)
 之隐者皆不足以当潜龙之义(易/说)
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

 明道先生曰九二利见大人九五利见大人圣人固
 有在上者在下者 (李吁/
所录)
 伊川先生曰田地上也出见于地上其德已著以圣
 人言之舜之田渔时也利见大德之君以行其道君
 亦 …… (第 7a 页)
 修业也终日乾乾凡大小事却只是忠信所以进德
 为实下手处修辞立其诚为实修业处○修辞立其
 诚文质之义也○子贡之知亚于颜子知至而未至
 之也(并 李/吁
录)○知至则便意诚若有知而不诚者皆知 (第 33b 页)
 地道之光者也(易/说)
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象曰含章可贞以

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
 明道先生曰章外见之物含章可贞来章有庆须要
 反己 (李吁/
所录)
 伊川先生曰三居下之上得位者也为臣之道当含
 晦其章美有善则归之于君乃可常而得正上无忌
 恶 …… (第 15a 页)
 三者不可阙一阙一便不是浩然之气如坤所谓直
 方大是也但坤卦不可言刚言刚则害坤体然孔子
 于文言又曰坤至柔而动也刚方则刚也因问见
 吁
录明道语中却与先生说别解至刚处云刚则不
 屈则是至刚已带却直意又曰以直道顺理而养之 …… (第 22b 页)
 则是以直字连下句在学者著工夫处说却先生曰
 先兄无此言便不讲论到此旧尝令学者不要如此
 编录才听得转动便别旧曾看只有 李吁
一本无错
 编者它人多只依语时不敢改动或脱忘一两字便
 大别 (第 23a 页)
李吁
却得其意不拘言语往往录得却是不知
 尚有此语只刚则不屈亦未稳当(张绎/所录)
 横渠先生曰屈信动静终 …… (第 23a 页)
 则与物同矣故曰敬义立而德不孤(并刘绚/师训)○敬以
 直内义以方外合内外之道也释氏内外之道不备
 者也(河南/语录)○敬义夹持直上达天德自此 (李吁/
所录)○古
 之人耳之于乐目之于礼左右起居槃盂几杖有铭 …… (第 25b 页)
 有戒动息皆有所养今皆废此独有理义之养心耳
 但存此涵养意则自熟矣敬以直内是涵养意言不
 庄不敬则鄙诈之心生矣 (李吁/
师说)
 伊川先生曰直言其正也方言其义也君子主敬以
 直其内守义以方其外敬立而(一作/则)内直义形 …… (第 26a 页)
 也(并吕与叔/东见录)○君子慎独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所以
 为克已复礼也克已复礼则事事皆仁故曰天下归
 仁焉 (李吁/
师说)坤六二文言云云坤道也诚为统体敬为 …… (第 28b 页)
 月之光乃日之光也地气不上腾则天气不下降天

 气降而至于地地中生物者皆天气也唯无成而代
 有终者地之道也 (李吁/
所录)
 伊川先生曰为下之道不居其功含晦其章美以从
 王事代上以终其事而不敢有其成功也犹地道代
 天 (第 31a 页)
 终不能使之改唯豮其势则性自调伏虽有牙亦不
 能为害如有不率教之人却须置其槚楚别以道格
 其心则不须槚楚将自化矣 (李吁/
师说)
 广平游氏曰九三良马逐利艰贞夫然后禁于未发 (第 18b 页)
 之人与人既为类骨肉又为一家之类已与尸既已

 洁齐至诚相通以此求神宜其飨之 (李吁/
师说)
 伊川先生曰王者萃聚天下之道至于有庙极(一无/极字)
 也群生至众也而可一其归仰人心莫知其乡 (第 2a 页)
 耳○其所谓吉者可以有庆福及于天下也人君虽
 柔暗若能用贤才则可以为天下之福唯患不能耳
 (并易/传)○章外见之物含章可贞来章有庆须要反已
  (李吁/
所录)
 横渠先生曰来章反比阳则明也有庆得配于四也 (第 14b 页)
 离兑是也在人则女也(易/说)
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
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
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
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
 明道先生曰坤作成物是积学处乾知大始是成德
 处 (李吁/
所录)
 伊川先生曰乾当始物坤为成物乾坤之道易简而 (第 7b 页)
 也故不是善与恶在性中为两物相对各自出来此
 理天命也顺而循之则道也循此而脩之各得其分
 则教也自天命以至于教我无加损焉 (李吁/
所录)
 伊川先生曰道者一阴一阳也动静无端阴阳无始
 非知道者孰能识之动静相因而成变化顺继此道 (第 2b 页)
 也(吕与叔/东见录)○生生之谓易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
 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
 矣易毕竟是甚 (李吁/
所录)
 横渠先生曰阴阳刚柔仁义之本立而后知趋时应
 变故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感而后有通不有两则无
 一 …… (第 18b 页)
 阴阳昼夜死生古今安得谓形而上者与圣人同乎
 (并刘绚/所录)○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器须着如此说器
 亦道道亦器但得道在不系今与后已与人 (李吁/
师说)
 气形而下者(谢显道记/平日语)○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
 者谓之器若如或者以清虚一大为天道 (第 20b 页)